2019年工作简报    

COMET网页改版

2018-2019年度,COMET网站进行了改版:包含资产数据库、联合共享预约系统、功能实验室及中心平台介绍、实验室安全系统、技术员管理系统六大模块。首页重点介绍COMET最新通知、新进仪器、实验室安全公告、工作简报、办事流程及技术人员通道的互动平台。

2019年6月,新升级的共享设备预约系统正式运行,整套新系统预约方式更加便捷、灵活,数据统计更加准确、全面。系统涵盖仪器预约、仪器使用、费用计算、绩效分析等一系列业务流程,采用智能化的设备监控保护仪,并加装门禁及监控,实现了仪器全过程监管。同时实现了与厦门大学校级实验室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交互对接,报送学校测试费单,通过本网站后台无缝对接,采用线上电子化制作,更加便利、无误。

 

新进大型设备
2017-2019年,实验室获批了国家财政部仪器专项经费1.018亿元,主要用于购置海洋现场观测和实验室公共平台设备,目前大部分已到货并试运行。
超速流式细胞分析分选平台
该设备拥有模块化的结构、强大的检测能力和超高性能的分选功能。基于BD Influx超速流式细胞分析分选平台,COMET已建立海洋微型生物主要功能类群的分析与分选技术,甚至可以对海洋浮游病毒颗粒进行分离纯化,2019年度预约共享机时达到1584小时。
温湿度可控纳米级化学成像平台
该设备以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和能谱仪为主,结合温度和湿度控制测量单元,可用于不同真空条件和温湿度下样品的物理和化学成像及表征,可实现对样品的原位和动态观察。自2019年6月份开始上线MEL-COMET预约系统以来,大量用户预约使用该仪器,主要是扫描电镜部分,主要应用在大气颗粒物分析、水样中硅藻的分类、地质样品的形貌及组分分析、细菌样品的形貌特征等。
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
该仪器对多元素的分析范围可从皮克/升跨越至毫克/升,这使其能够用于不同环境介质,如颗粒物、沉积物孔隙水和大洋海水等中的多种痕量金属浓度的同时测定。我们正结合seaFAST前处理系统在本仪器上开发痕量金属元素分析方法。大多数样品采自西太平洋科考任务。同时,沉积物孔隙水中元素的分析方法也在筹备中。
 

技术人员开放基金项目进展
大体积海水现场过滤泵升级改造
2018-2019年,技术研发团队利用技术人员开放基金完成了大体积海水现场过滤泵的改造,并在2019年的GEOTRACES-CHINA断面航次进行应用,共完成13个站位的116个深度样品,用于痕量金属/同位素、硅/钡、氨基酸单体等参数测定。挡板系统的改造及双过滤架的应用,不仅减少收集过程中颗粒的损失,获得满意的颗粒物样品,同时提高了布放效率,满足更多不同科学家的样品需求。
废液及废气中微量汞脱汞初试实验
郭利果、高越和刘宝敏技术团队对含汞废液进行了初步除汞处理,将0.5~50ppm的汞废液经重金属捕集剂,絮凝剂和沉淀剂处理,转化为总汞含量小于5ppb的可直排废液,大大节约了危废存储空间;而测样设备产生的含汞废气首先氧化为汞离子再经废液处理步骤除汞,有效减少了大气汞污染;实验室内空气经载硫活性炭循环得以净化。
优化船载高精度pH观测系统
郭利果、戴君伟和章臻等技术团队对光度pH系统进行了优化,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及流通池内加装温度探头实现水样实时控温,成功取代恒温槽,优化后设备更适合海上作业;重新编写软件,实现了全波长数据保存并准确定量指示剂添加体积,新软件更加灵活,用户可操作性更强。
为鼓励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实验室2019年资助两项技术开放基金,提供给船载大气采样多单元自动控制系统(叶成淼工程师)、大水量海水走航培养系统的研制(蔡建南工程师)。
 

仪器研制与改造
在线式浮标-潜标联用同步观测平台
由中央财政仪器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陆架海在线式浮标-潜标联用观测系统”用于在浮标定点观测的基础上实现串联真光层潜标系统的联用同步实时观测,从技术层面上根本解决潜标的长期供电问题以及浮标、潜标间的协同同步实时观测问题。其首先应用在东海陆架海域的定点CO2时间序列观测示范,与浮标海气界面监测的CO2观测数值同步获取的真光层潜标数据对揭示调控因子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提供了高时效的定量分析依据。
漂流浮标
目前自主研发了近岸表层漂流浮标和北斗卫星漂流浮标两种漂流浮标并成功地得到应用。近岸表层漂流浮标是专门为近岸海域设计研发的一款高续航能力,高采样频率,具备自容补发功能的一种新型漂流浮标,可用于近岸海区表层海流的观测和追踪。北斗表层漂流浮标是基于北斗通讯的表层漂流浮标,在北斗卫星通讯系统覆盖下的海域都能够实时数据传输。这是一款完全国产自主研发的产品,数据保密性强,可用于开阔大洋表层海流的观测和追踪。
反相流动双注射-长光程分光光度法的研发及应用
技术人员研发团队2019年开发了反相流动双注射结合长光程分光光度计的新方法,以样品做载流,将其中的两种试剂通过六通切换阀定量地依次注入载流中,流经混合盘管反应显色后,进入长光程液芯波导流通池记录吸光度,即可测得样品中目标物的浓度。该方法检测速度快,试剂消耗量极少,管路中显色反应生成的产物也远远少于载流,有利于降低显色产物在管路中的吸附效应,已成功地应用于海水中溶解态Fe(II)和Fe(II+III)的同时检测,以及海水中痕量活性磷的测定。

2018-2019年度考核优秀名单
陈蔚芳、陈耀瑾、刘宝敏、王丽芳、杨听林、高越、孙佳、林文芳、朱泉锋、熊明、李诗卉、许艳苹。